304am永利集团

MEDIA

媒体聚焦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媒体聚焦

苏大百年建筑群迎来整体修缮

发布时间:2023-02-21浏览人数:

  日前,苏州大学启动“东吴大学旧址修缮利用工程”一期项目,对这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进行百年来的首次大修。

1.png

  据了解,这次东吴大学旧址一共有三栋建筑进行修葺,分别是林堂、孙堂和蕴秀楼。

2.png

  苏州大学基建处副处长王维柱介绍,属于整体大修,从屋顶开始整个换掉,采用的是铝、镁、锰盖材,外立面的砖墙对这些老化的、风化的砖墙进行修缮,里面的从屋架开始到楼地面一直到整个的地板还有里面的水电整个换掉,里面的安防消防进行提升,一期项目计划在今年的6月底完工,9月1号正式启用。 

3.png

  作为苏州现存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东吴大学旧址的修缮过程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关注。苏大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教师王诗若,就将他的课堂搬到了现场。

4.png

  “近现代建筑它有一定的特殊性,是离我们时代比较近,但是其实也是最易消逝的这么一种遗产,包括了它比较特殊的一些建筑材料、建筑的结构其实都是值得我们去记录和保护的” 苏州大学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师王诗若表示。

5.png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现存的14个单体建筑建成于1901年至1937年期间。目前。多数建筑出现屋面漏雨、墙面风化等残损现象,亟待修缮。根据学校安排,将采用分期、分批的方式对整个东吴大学旧址进行修缮。

6.png

  “二期计划在明年、三期计划在后年,通过这三个阶段把整个14栋的文物建筑整体修缮一遍,这样对整个文物的保护和使用,都得到大大的改善,特别是文物的安全性方面得到提升。”苏州大学基建处副处长王维柱介绍。 

7.jpg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苏州大学天赐庄校区内,占地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总平面略呈纵长方形,主要建筑分布在草坪操场的北、西、东三面。

  这些建筑平面基本对称,道路平直,主次分明,布局工整,气势宏大,既多样又统一,至今基本保持原貌。

钟楼

8.jpg

  钟楼,由英国设计师设计,1903年竣工,是目前苏州大学校园内最古老的教学主楼。1907年,东吴大学创办人之一、东吴大学首任董事长林乐知逝世。为缅怀这位创建人,此楼遂命名为“林堂”。林堂曾用作图书馆、礼堂、授课室及试验室,新中国成立后还用作外语楼,现为苏州大学校级行政办公楼。因建筑上层的钟塔位于校区的中轴线上,顶部置有报时大钟,所以“林堂”又被师生们称为“钟楼”。

精正楼

9.jpg

  精正楼,位于钟楼西侧,坐西朝东。始建于1908-1912年,建造费用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州林企堡考特街区教堂的捐款,是东吴大学建造的第二座教学楼。1911年,该楼正在建设中,东吴大学第一任校长孙乐文先生去世。为缅怀他,该楼建成后于1912 年11月被命名为“孙堂”。孙堂最初内设藏书馆、中西文授课室、职员办公室、化学实验室及大会堂等用房。

子实堂

10.jpg

  子实堂,坐东朝西,1930年落成,原为纪念东吴大学创办人之一的中国人曹子实而命名。曹子实创办的“存养书院”在迁到天赐庄后,改名“博习书院”,成为东吴大学的发轫之地。此外,他还主持了天赐庄“博习医院”的院务工作。由于曹子实为东吴大学和“博习医院”的创办建树颇多,东吴大学遂将建成的男生宿舍命名为“子实堂”以示纪念。

维正楼

11.jpg

  维正楼,位于钟楼东侧、子实堂北侧,始建于1922-1923年。1920年,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第一监理会教堂向东吴大学捐赠65000美元,用于建造一幢理科大楼。这是东吴大学自开办以来接受的最大的一笔捐款。为了纪念东吴大学第二任校长葛赉恩的父亲,这幢楼被命名为“葛堂”,给生物、化学、数学和物理四科使用。

维格堂

12.jpg

  维格堂,位于精正楼南侧。始建于1931-1932年,其命名与捐资者、中国现代冶金工业的奠基人——李维格先生有关。李维格先生非常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在自己的母校设立奖励科学基金。维格堂即是用李维格科学基金的部分捐资所建,因而得名。

苏州大学博物馆

13.jpg

  苏州大学博物馆馆址为原东吴大学体育馆旧址,始建于1934-1937年。在美籍教师司马德的倡导下,东吴大学成立过中国最早的“辫子足球队”,举办过中国第一次篮球锦标赛等活动,创新建造了一座半开放式的体育馆,培养了许多体育运动专业人才,30 年代还建成了苏州第一座游泳池——“司马德游泳池”。为了有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场所,东吴大学师生甚至多方筹募资金,建造了新式的体育馆,即“东吴大学体育馆”。

“春晖、夏润、秋韵、冬瑞”

组楼

14.png

  “春晖、夏润、秋韵、冬瑞”是四幢欧式风格的小别墅,与红楼相对,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这些小楼最初为学校的教师住宅,新中国成立后其功能历经变迁。由于一直未有正式命名,2000年苏州大学百年校庆时向社会征集,四座自东向西的小楼遂分别命名为春晖楼、秋韵楼、夏润楼和冬瑞楼。

日新楼、月异楼

15.jpg

16.jpg

  日新楼和月异楼分布于东吴大学旧址校门中轴线西侧,分别是两幢西式别墅小楼。日新楼建筑面积583.72平方米,月异楼建筑面积495.08平方米。小楼与东吴大学校门平行,造型美观,建成于1903-1937年间。这两幢小楼均为带三层阁楼的二层楼房,建成时主要供美籍校长和教师作住宅,一般每幢两家,或作外籍教师的单身宿舍,也可供本国教师入住。

览秀楼

17.jpg

  览秀楼,位于钟楼西首“龙泉”的西北,为南面三层,北面二层,东西向,建筑面积954平方米,大门向东的建筑。20世纪20年代末始建北面二层,共二十余间房,窗户均为东西向,作为东吴大学大学部女生宿舍。抗战胜利后,在该楼南面扩建三层楼房,作东吴大学教工住宅之用。

蕴秀楼

18.jpg

  蕴秀楼,位于览秀楼北,1936年建成,为南北向,大门向南的建筑。蕴秀楼主楼四层,连阁楼共五层,建筑面积1642.53平方米。20世纪30年代,东吴大学大学部女生激增,中学部亦招高中女生,逐兴建该楼供大学部女生专用,览秀楼北面二层则改作中学部女生宿舍。

首页

TOP
返回